1) 所有宗教的中心 —— 一圆相真理 一圆相所代表的是少太山大宗师的思想,也是所有圣贤所悟出的宇宙的根本真理。宇宙的根本真理因其抽象性,难以用语言或文字表达,而一圆相最为形象不过。 大宗师对一圆相做出如此描述 “一圆相乃宇宙万五之根本,诸佛诸圣之心印,吾等众生之本源。”由此而言,圆佛教一圆相真理乃为信仰对象及修行典范的概括。 也就是说,圆佛教的信仰对象为真理本身,而非人。表述为一圆相真理乃所有圣人所悟的真理,有宗教的教理可归为一个,所有宗教的目的也相同。(一圆主义,一圆大道。)
2)相生相和之恩世界 大宗师认为,人类与万物的存在皆源于相互之间的恩惠关系。人间社会受天地万物相生相和之恩,受父母养育之恩和教育之恩,受周围相互关心之恩,受法律和制度之恩。因为这诸多恩惠,人类得以生存。圆佛教将次诸多恩惠归纳为天地恩,父母恩,同胞恩,法律恩。因为真正的生活道理在于报答四恩之恩惠。报恩的方法随四恩的原理而定。另外,大宗师还强调实践四要以将我们的社会变为报恩社会。次四要为自力养成,智者本位,他子女教育和公道者崇拜。
3)今生之理想世界-物质开辟和精神开辟 - 物质文明日益发展而人类精舍却日渐衰弱。 为此,要树立人间精神,拜托物质的奴役,成为物质文明的主人。 此为圆佛教的开教动机。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,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世界,广大无量的乐园。 也可以说,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,但是从而也导致了物质主义。 精神开辟可谓其对策。圆佛教倡导以三学来开辟精神,三学的具体内容为信仰真理之宗教,训练实施之道德,其具体方法为精神修养,事理研究和作业取舍。通过这样方法,来培养修养力,穷究事理、区分义与不义而正确行动,进而获得心之静。圆佛教综合所有这些行动称其为“心之学习”。圆佛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并不是人死后的世界而是今世之理想世界。圆佛教所谓的广大无量之乐园,乃为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物质文明成果归属所有人类的世界,乃为相生相和丰富的生活得以保障的世界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