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和意识形态背景
19世纪后期的韩国历史是一个变革时期。
对外要防止包括日本、中国在内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朝鲜半岛的政治和经济侵略,维护国家主权;对内要清算朝鲜王朝的封建限制统治制度,建立现代民族国家,我有任务要做。
因此,各种维护国家主权和近代改革的改革运动正是在这一时期展开的。
但维护主权和近代改造运动失败,1910年沦为日本完全的殖民地。作为朝鲜王朝500年指导思想的新儒学此时达到了意识形态的极限,需要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思想。
18世纪实学思想、布哈克思想等已经提出了克服新儒学的努力,但由于19世纪制度的保守和反动性质,被进步势力以西学为借口的政治压迫而受挫。世纪。到19世纪中叶,尺差正思想、启蒙思想、东学思想兴起,成为引领这一时期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。
然而,基督教和佛教并没有发展成为改造运动的指导思想,而是着重于通过教育和医疗项目从王室那里获得信仰自由。
另一方面,19世纪封建制度矛盾的加深,使农民因统治权力的剥削加强而纳税能力达到极限,人民生活到了崩溃的地步。朝鲜后期以来,人们能够克服世间苦难的理想世界,主要表现为弥勒信仰或正观录信仰。
此外,可以说是在<洪吉洞殿>的栗岛国或<许生殿>的边山无人岛的背景下。 19世纪中叶,东学思想(=地上仙境)给出了解决人民生活苦难的答案和人民对乌托邦的希望,作为克服外来侵略和体制矛盾的另一种选择。
崔秀恩被处决后,东学在农民阶级中传播开来,成为1894年反封建、排外的全国农民战争的推动力量。但由于农民战争遭到外国势力的镇压,东学被国家打上了汉奸的烙印。从农民战争的失败到1920年代,韩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宗教。
但是,他们在国家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。相反,在殖民化之后,有一种通过强调宗教的普世目的来回避种族问题的倾向。
佛教和基督教也是如此。
分治原则可以说是与总督府妥协的结果。
在这样的 1910年代的气氛中,元佛教由一位名叫 朴正彬(小泰山,1891-1943年)的年轻人创立。